行内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内要闻 > 正文
行内要闻

融入乡村振兴 筑牢成长根基

编辑日期:2019-01-07 阅读次数:

所谓乡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名词,更是具有历史、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城市居民的收入也突飞猛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着以城市为主体的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亦然感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乡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差距仍在一定区域持续加剧。“农业真弱,农村真落后,农民真苦”在一定范围内仍将存在。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适时提出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执政党的终极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我们作为有着六十六年历史的,改制不改姓,换牌不换心的农村商业银行,为农而生,因农而兴,和“三农”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血脉相连。面对乡村振兴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期,我们作为县域金融的主力军,只有立足县情农情行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忘初心,下定决心,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役中去,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又健康的发展,谱写农村商业银行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一、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农村金融机构的机遇

对于与农村农业农民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农商银行来说,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重大的历史机遇。

(一)政策红利。党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到前所未有得的战略高度,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将空前绝后。

一是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将持续加大。依据当年投放涉农贷款增幅,我行近三年已获财政奖励达1300万元。

二是涉农贴息贷款政策将不断完善,降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例如已经实施的林业贴息。

三是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与“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将不断完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担保融资增信功能都将更加强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全省已发放劝耕贷达53亿元,我行劝耕贷已发放2404万元。

四是地方政府正积极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如我县政府财政资金存放考核等制度,都将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五是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容忍度、呆账损失核销、无还本续贷等事项实施宽松政策,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与地方政府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不断强化,都将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大的业务空间。

六是央行流动性宽松政策。定向降准、借贷便利、发行债券、大额存单等将给农商行营造一个持续的资金宽松期,支农实力全面增强。

七是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各类国家担保,农业保险,惠农补贴如期而至。如养殖业疫情损失补贴等。“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日趋完善。

(二)人口红利。流动的人口红利机遇。乡村振兴,可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老弱化”问题。

一是生育政策的调整将持续增加农村人口。

二是人才引进战略。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可以展望,将会有一大批在外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的群体去农村发展农业,大中城市有约1亿的60岁退休人员将转移到农村养老。

人口的增长,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带来更有效的金融需求。

(三)财产红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农村的土地和财产权迎来增值机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值得大胆尝试的有效的抵押贷款的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成为我们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的坚强保障。

(四)产业红利。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水利兴修、国家繁育种基地、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等基础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绿色生态养殖,以及一村一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口出口等兴农战略产业的兴起,将给农商行金融服务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五)市场红利。农产品销售交易、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市场等领域将形成各类市场主体。活跃的市场必将带动的活跃的金融交易。

(六)资金红利。各类资金将如涓涓河水注入乡村振兴。

一是政府投入。振兴乡村将得到财政优先保障,财政投入、国家担保基金、发行债券将协同发力。无论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促使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涉农产业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全面铺开。广德县政府计划每年划拨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振兴乡村经济,重点支持粮油、竹加工、畜禽、食品、丝绸产业发展,近三年更是累计投入8.5亿元用于建设改造公路、电网、小学、卫生院等。

二是融资渠道增多。各家银行将全力加大信贷投入,政府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债转股、并购重组启航,“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全面试点等。

三是民间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各项建设中来。

四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广德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5万元,位居全省第三。

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可以凭借与我们地方政府部门、农民、企业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大力吸收惠农资金,壮大资金实力。

(七)环境红利。创业发展和诚信守法环境为农商行提供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乡村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家庭作坊,网上商贸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良好的创业氛围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全社会诚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老赖”的全方位打击和惩治,推动着全民就诚信品质形成共识,从大环境上抑制着农商行信贷风险扩大。

二、找准定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四大角色

农村金融服务如何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围绕新时代乡村的“新政策、新业态、新要素、新动能”寻找答案。我们要找准定位,扮好四类角色,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

一是做“新政策”的承接者。我们要及时充分了解各级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部署和重点领域,掌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对接政策和需求,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案和工作目标。

二是做“新业态”的引领者。农商行要积极顺应乡村振兴的各类新兴业态,按照“一乡一策,一品一色”的思路,出台专项金融产品和接地气操作制度,发挥农商银行在金融服务新业态上的引领作用。

三是做“新要素”的激活者。要密切跟进并及时研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宅基地、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政策实施情况,积极稳妥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产权等抵押贷款业务,将沉睡的资产激活,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抵押难”问题,

四是做“新动能”的推进者。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渠道建设,加快乡镇网点布局调整优化和智能改造;二要推进网点转型升级,利用现代科技支撑,探索搭建社区银行平台,打造全方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消费”的移动生态服务链;三要在行政村、中心村或人口聚集区建立信E家,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动态需求的全覆盖。

三、主动融入五大领域,做支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农商银行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要求,结合县情乡情村情,找准切入点,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需求。

(一)聚焦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实施产业兴村旺镇强县行动,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农商行多措并举、多处发力,全面支持持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支持米麦油产业链发展。根据稻米、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的种植、收购、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相互贯通,系统分析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金融需求,延伸服务触角,为产业链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代表企业如国联粮油,新龙油脂,正文粉丝等。

二是支持蔬菜花卉产业发展。着力助推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支持蔬菜产业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设备采购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代表企业有惊石农业,志云笋业等,代表产业有石鼓香菇,杨滩菊花,四合高山蔬菜等。

三是支持水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发展品牌果业。如亲沐水蜜桃,箐箐弥猴桃,潘村草莓等。

四是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覆盖中药材全产业链条的金融服务品牌。如润华农业的太子参,振扬农林的白芨等。

五是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对接辖内畜禽养殖产业类客户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需求,引导传统畜牧业客户逐步从单一养殖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贸易等延伸,有效助推产业升级。如荣达禽业,安泰农业,金鑫食品等。

六是支持绿化产业发展。积极配合一批精品绿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出口创汇,如先雨农业,禾林生态,发展生态等。

七是支持传统老字号产业巩固市场。围绕传承、振兴传统老字号工艺,支持能工巧匠发扬工匠精神,促进乡村传统食品、工艺品牌化经营,如月湾千张,四合年糕,苏村粉丝,老王竹扇等。

八是支持乡村能人兴业。支持乡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增收致富“领头羊”作用。

九是支持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支持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如太极水果市场,苏觉村电子商务园等。

(二)聚焦助推乡村生态宜居

一是支持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银行+农户+企业+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积极支持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硬化、集中住房、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支持农村自然生态,推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乡土风情与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机融合,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在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骑趣小镇、海棠小镇、原味小镇。

三是支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发展。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农家乐建设等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如箐箐生态、竹林雅居、康乐养老、百姓生态、士康生态、灵山漂流、友情岁月等。

(三)聚焦助推乡村乡风文明

一是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依据农户信用等级设置差别化的应对期限和贷款额度,对守信农户、涉农小微企业予以提升授信额度、优惠利率等奖励,对失信的予以降低或取消授信,引导农民珍视信用,推进诚信建设;通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示范村、信用乡(镇)评比,培育人人守信用、村村树文明的良好风气,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对全辖农户精准分类,可分为有效农户,潜在农户,休眠农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建档、分类施策,开展精准服务;有效运用农户和个体经济户档案,授信额一年内有效,后续客户经理可以根据授信金额直接放贷,放贷后一定时期内因评级授信不实而导致的风险由原建档授信人负责。

二是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争做道德规范。在授信和利率上对道德模范给予扶持。

三是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信用知识,强化农民金融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

(四)聚焦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一是强化村干部的职能发挥。在对农户授信和信用村创建中,借助村支两委、驻村干部、村级联络员等力量支持,完善乡村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聘请村干部、村民组长以及德高望重“乡贤”担任授信评审小组成员,强化他们的话语权。

二是夯实并净化乡村基层信用基础,一要发挥村干部在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中的作用;二要严格监督传导“老赖不可以当村委”等制度规定,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助力乡村“治理有效”。

三是倡议选派优秀农商行管理人员到乡镇、村挂职,了民情,解民意,对村民、乡企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金融服务。

(五)聚焦助推乡村生活富裕

一是积极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推进落实小额农贷扩面、提额、增效工作,提升小额农贷的覆盖面,继续增加小额农贷授信额度。重点支持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发展,为农民家门口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二是积极满足民营赢利型养老院、幼儿园、学校、职业技术培训、卫生室等金融需求。

三是推进消费信贷和民生金融业务。大力拓展农民自建房、汽车消费和生活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力争做到金融电子机具行政村和中心村全覆盖。打造成集小额取现、支付结算、便农缴费、惠农理财、电子商务、物流中转、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驿站。我行已建设运营“信e家”20家,力争三年全覆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勇于创新和担当,让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牢记担当,坚守定位

做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我们农商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要积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客户经理队伍,满怀家国情怀,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不能叶公好龙,切忌“干打雷,不下雨”。我们要用心、用情服务,坚持“五个下去”:心要沉下去,脚要伸下去,腰要弯下去,汗要流下去,根要扎下去。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小”字下功夫。

(二)敢于创新,定制产品

针对”三农”信贷需求中无有效抵押担保的特点,我们要围绕“创新好产品、完善新渠道、做优客户群”的运作思路,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突破农村、农民缺少优质抵押物的“瓶颈”,不断创新、优化贷款方式:一是经营权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为抵押;二是农房贷,以农民住房财产权为抵押,开辟了农民融资新渠道;三是收费权贷(财政补贴),以旅游收费,民营学校办学收入,涉农补贴和涉农保险为质押;四是应收账贷,以优质农产品销售货款为质押;五是税融通,根据经营主体交纳税款为依据,提供无担保授信;六是网拍贷,创新“法院+银行+保险”模式推出网络司法拍卖房产按揭贷款;七是保险贷,以人寿保险,商业保险,农业保险单等设定质押,如“能繁母猪保险贷款”,林业保险单质押贷款等;八是理财贷,以理财产品设定质押;九是商标贷,以省级以上优质商标权或驰名商标为质押;十是专利贷,以专利权,发明权为质押;十一是亲情贷,农民亲情担保;十二是定单贷,根据长期稳定的定单合同综合授信。

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特定的贷款品种、满足各类群体的有效信贷需求也是扩充信贷产品种类的有效方向:一是道德贷,主要面向道德模范,乡村好人,劳模等;二是成长贷,主要面向中学生群体;三是助学贷,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四是帮扶贷,主要面向广大贫困户;五是巾帼贷,主要面向众多女创业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三八红旗手等;六是健康贷,主要面向病患者,卫生室,农村药店。

同样,从不同贷款用途以及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出发,我们也能获得众多推出信贷新产品的灵感:一是美丽乡村贷,用于美丽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二是

乡村休闲旅游贷,用于乡村休闲农家乐的建设和旅游的开发;三是乡村养老贷,用于乡村养老设施建设,或用于向子女发放的用于赡养父母养老费用缴纳;四是乡企联帮贷,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农村农业核心企业上、中、下游产业链间的联保互保;五是乡村科技贷,对农业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创新贷款。

(三)倡导以奋斗者为本,实施持续绩效激励机制

振兴乡村,时不我待,人人都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

坚持以业绩论“英雄”,绩效与贡献挂钩。网点间、岗位间建立等级评定制、拉开差距。对到了规定退职年限,亦然坚守一线,从事信贷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实施绩效激励和保护。

(四)坚持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我们农商行要始终坚持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设施,把网点打造成客户“家”的港湾。网点要争创银行业“星级”服务窗口,员工要争创“星级”服务标兵。

我们要简化贷款程序,分层授权。“让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力争做到“三三制”:老客户贷款三小时以内解决,新客户贷款三天内完成。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策划、组合运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户外广告牌、网络广告等多种广告媒体进行宣传我们服务、产品和流程,建立专业的全功能的客户服务中心,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五)坚持风险可控,与乡村振兴共生共荣

一是恪守战略定力,小银行做小客户。坚持以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市场定位战略始终不动摇。做小做散做优,分散贷款风险。

二是全方位获取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一要看“三品”,即看人品、产品、押品,查“三表”,即查水表、电表、进货或销售表(单)。二要贴身服务获取客户资源,了解客户的“祖宗三代”。对客户的了解,是建立客户经理对客户密集走访、频繁沟通与交往过程中的信息积累上。“本土化”的客户经理,充分发挥地缘、亲缘和人缘优势,凭借家属、亲戚、朋友、同学、老师、战友、客户等关系,侧面对客户的家庭背景、道德品质、资本积累、经营状况等信息进行了解。三要坚持“四只眼睛”看客户,每个贷款都必须两个客户经理负责,一位负责调查,一位负责审查,调查审查同步进行,并对各自调查审查结果负责,调查分为正面调查、负面调查和侧面调查。

三是精准而合理的期限管理。根据生产和资金回笼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是贷款安全归行的关键,需长则长,三年不长;需短则短,一天不短。

四是放弃“唯抵押物而贷”的观念。创新担保方式,不依赖抵押担保。认真考量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充分性和多渠道性补充性。充分考量和加大客户的违约成本。让客户不想违约,不敢违约。

五是坚持“优胜劣汰”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客户评级模型,在合作中对客户持续公正评价。优者,稳步跟进,劣者,平稳消退。二要建立客户经理评价机制,动态调整,优者胜,劣者汰。

农商银行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才能持续增强“三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满足感,获得感。这样农商银行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潮中做到掷地有声,落地开花!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踏石有印,抓铁有痕,驰而不息,主动作为,着力打造“小而亲、小而新、小而优、小而惠、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小而美”的农商行。

让我们保持永远的谦虚谨慎,永远的艰苦奋斗,同心同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共同谱写农商行健康成长走向辉煌的新篇章。

广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余华

2019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