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德农商行以小额农贷为切入点,通过实行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价、授信额度评定“三联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三联动”,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县90%以上农户的农户经济档案统一评级,统一授信,真正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普惠制”。
机制保障 家家户户都有“信用家当”
广德农商行信贷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经济档案主要由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资信状况等四部分组成。当以上原始数据被采集后,根据相应的分值即可对该农户进行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一改过去的粗放式、经验式、人情式放贷,贷前的调查更加精细,贷后的管理更加科学。但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广德有9个乡镇,农户散布各个山区角落,加之缺乏相应的科技支持,具体操作起来,不仅进度慢,而且很难铺开。
现在,广德农商行利用点多面广的地缘优势和百余名客户经理走村串户的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分片负责,一对一服务”的方法,组织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收集农户信用信息,拍摄农户住宅等照片,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有了这套“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在不久的将来,农民贷款只需在柜面完成,无需重复提供大量的纸质材料。经办行可轻松调出该农户的相关信息,完成整个贷款办理流程大约只需15分钟左右,真正实现“随办随走”,贷款跟存款一样方便。
渲染氛围 农民成为最讲信用的客户
为何没有任何抵押物,甚至不用任何信用担保人,就可以贷到几万、甚至上十万元的贷款呢?如此方便、普惠的农贷,有什么秘诀?笔者在走访时发现,这与农民自身讲信用是分不开的。
“不用发催款通知单,贷款农户都会自觉来还款,农民是很讲信用的。”多数信贷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点。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走访中,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向我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正是有了诚信的环境保障,推行农户经济档案才有了生根的土壤。为此,广德农商行还将农户经济档案建设与信用村评定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提高评定的成果运用,实施差别化优惠措施。预计今年将授牌10-20个村,进一步营造“人人争做信用户,村村争创信用村”的良好氛围。
网络支撑 在家门口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除了在信贷上做了重大创新外,广德农商行还非常注重如何在家门口让农民享受更加方便、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在邱村镇,笔者看到70多岁的赵大爷手揣着几张百元钞票,“现在我们老人家取钱方便了,我刚从农商行的便民宝上取了前几个月的养老金。”赵大爷乐滋滋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为了从信贷支持到金融服务全面建立普惠式农村金融体系,广德农商行还致力于打造“便利店”式的金融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成助农取款点106处,基本覆盖了全县各个行政村。从内容到手段、从形式到内在真正做到“普惠”,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编者按:要想打造一个普惠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关键还是盘活农民手中的资源,让资本集聚农村,与农民手中的资源实现对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农民自主创业融资难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李英安)